小學老師侵害15名女生獲刑13年(2023-02-10/編輯)
據媒體報道,姜在某培訓機構擔任鋼琴專業教師期間,曾猥褻多名女生。2023年1月,經上海市浦東新區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被告人蔣某某犯猥褻兒童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九個月,剝奪政治權利一年。同時,法院采納了檢察院的意見,宣布被告終身禁賽。
2022年11月15日,最高法、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聯合發布的《關于落實從業禁止制度的意見》正式實施。同日,北京市海淀區法院作出國內首例終身禁賽判決。目前,該意見實施不到三個月,多地相繼判決終身禁賽“第一案”。例如,1月31日,寧夏固原市原州區人民法院判處一名連續侵害15名未成年女學生的教師有期徒刑13年,同時終身禁止其與未成年人從事密切接觸,成為寧夏首例終身禁教案。
禁止就業制度一經實施,很快得到落實,并在各地的案件判決中得到廣泛運用,這既說明了禁止就業制度實施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也表明保護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網越織越密。
禁止就業制度不是一夜之間構想、提出、實施和完全實施的。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提出了從業禁止制度。2017年,北京海淀法院審理了北京首例教職工性侵未成年人“就業禁入”案。近年來,很多地方都出現了禁止就業的情況?!蛾P于落實從業禁止制度的意見》的實施,將禁止從業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具體化,具有普遍意義。
比如,關于人們關心的禁止從業對象,《關于落實從業禁止制度的意見》明確“教職員工”是指在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工作的教師、教學輔助人員、管理人員、勤雜工、保安人員,以及校外培訓機構的相關工作人員。也就是說,無論在學校、幼兒園還是校外培訓機構,任何可能接觸未成年人的工作人員,都要受到從業禁止制度的規制。
在上海浦東最近宣判的這起案件中,作案的正是培訓機構聘請的鋼琴專業老師。類似從事教學培訓的人員,不是學校的專職教師,甚至可能不具備國家承認的教師資格。但他們既然被尊稱為“教師”,實際上是在從事教育和陪伴未成年人成長的工作,就必須遵循和教師一樣的職業道德,同時社會也對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行為標準。必須禁止有性侵、虐待、拐賣、暴力傷害等刑事不端行為的人與未成年人進行密切接觸。
當然,更嚴格、更細致的就業禁止制度的實施,有賴于全面徹底的執行。相比學校和幼兒園,校外培訓機構的人員構成無疑更加復雜,管理也相對寬松。防止“漏網之魚”混入教師隊伍,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構成威脅,是落實就業禁止制度的重要一環。
對于校外培訓機構,今后招聘工作人員時應完善背景調查,比如要求應聘者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有關部門也要為校外培訓機構查詢工作人員背景材料提供便利,落實違法犯罪記錄查詢制度,防止被禁止從業人員“卷土重來”。
現實中,一些從事興趣輔導、校外培訓的人甚至根本不依托培訓機構,屬于個體戶。要防止被禁止者從事此類培訓教育,要充分發揮社區管理和社會監督的力量。對于那些受到處罰和禁止就業的人,社區應該了解他們的動態,防止他們enga
實施從業禁入制度,既能有效防止有犯罪前科的人進入教師隊伍繼續對未成年人造成傷害,又能震懾犯罪,強化教育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和守法底線。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隨著禁令制度在實踐中的不斷完善,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法律防線將更加牢固。(王鐘的)
來源:光明。com-Time評論頻道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seethenewyou.com/fashion/65056-1.html